机会来自哪里?4月2日在广州召开的2024观点年度论坛上,与会嘉宾们真诚且热烈地讨论了当下周期中的行业出路。
今天是对低迷市场环境中仍交出不错成绩企业的认可和表彰日,观点指数研究院继续联合众多研究机构、地产开发及各领域板块企业、投资机构、金融投行及专业机构等,盘点那些在房地产领域具有卓越表现的企业、项目。
近日,第3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在深圳举行,峰会由中国文联指导,广东省文联、深圳市文联共同主办。
本届峰会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发展指数报告(2023年)》(以下称《指数报告》),首次尝试借助大数据模型,评估湾区文艺发展状况。
开创以指数赋能区域文艺发展评价研究的体系
峰会现场,“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发展指数”项目负责人、广东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张承良作指数发布主题演讲。
作为首次尝试借助大数据模型评估湾区文艺发展状况的一项探索性研究,《指数报告》开创了以指数形式开展区域文艺发展评价研究的先例,期望填补目前中国文艺发展欠缺系统化标准化评价体系的空白。
峰会现场。
张承良表示,《指数报告》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以大数据采集为基础,通过湾区文艺指数模型的构建,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对湾区文艺发展现状进行评估和研究。
鉴于文艺作为精神产品的独特性,考虑到文艺研究作为人文科学研究具有非典型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指数报告》的编制以大湾区城市为研究样本,构建了一个由文艺支持力、文艺生产力、文艺驱动力、文艺影响力、文艺创新力为一级指标的“五力”指数模型,模型包含了14个二级指标和41个三级指标及部分四级指标。设定这些指标要素体系,主要是对湾区文艺合作发展重要影响因素进行分类与排序。
探索先行,以数字赋能人文湾区建设
张承良介绍,由于香港、澳门在文艺评价体系和数据统计口径上与珠三角九市有所不同,为了更客观、真实地反映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发展的现状,项目团队专设了一个珠三角九市的指数模型,同时还选取了戏剧、音乐、美术、电影、民间文艺5个具体门类,分别构建了5个指数模型,以确保珠三角九市可以基于统一的、全维度的数据采集,确保指数结果的可比性。
整个报告共由两部分组成,即“1+6”文艺发展指数模型和指数结果分析。前者是湾区文艺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支撑,分为:“1”是粤港澳大湾区(含港澳)文艺发展指数模型;“6”是指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九市)文艺发展指数模型、戏剧发展指数模型、音乐发展指数模型、美术发展指数模型、电影发展指数模型和民间文艺发展指数模型。后者则是该指标体系的重要补充。
指数模型建构与指数分析二者互为补充。对于数据处理和数据获取的可靠性问题,张承良指出:“我们对所有指标数据都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并通过德尔菲法和优序图法对各个指标进行加权计算后,得出结果。所有数据均来源于网络公开、依申请可得的途径,坚持真实性、专业性、权威性的原则,严格筛选和评估数据来源。”
为了数字更好地赋能推动人文湾区建设,《指数报告》还在扎实、客观分析大数据的同时,充分尊重文艺作为精神生产、人文关怀的独特品质,从而对湾区文艺高质量发展形成“风向标”的作用。
探索数字赋能人文湾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发展指数报告(2023年)》是一次初尝试,也是一项充满挑战但深具探索意义的研究项目,随着研究的日渐深入,研究团队还会继续不断优化相关指标体系,完善指数模型的矩阵,扩大数据容量,并会尝试向其他艺术门类延展。
据悉,“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发展指数”项目得到了中国文联、广东省文联、广州市文联及大湾区各市文联的大力支持。
项目自第2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启动,从指数模型设计、数据采集、算法模型再到报告文本撰写,历时1年多时间编制完成,专家团队来自广东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中山大学中文系粤港澳大湾区文艺研究室、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跨界文化研究中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博物馆、广东南方软实力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软实力研究中心以及中博咨询(广东)有限公司等多所高校及专业机构。
【采写】南方+记者 戴雪晴 通讯员 湾小艺
【图片】主办方提供买卖股票平台